地下水控制方案是基坑工程方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統一考慮。根據不同地區的政策和技術標準,選擇施工降水方案、帷幕隔水方案、施工降水+回灌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案等。不論什么樣的地下水控制方案,都需要滿足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并能滿足基坑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安全的要求。
1、地下水控制方案的選擇
地下水控制方案的選擇必須符合當地的政策和要求,同時符合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的合理性。
保護周邊環境的地下水控制方案選擇應根據地下水位降低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程度和可能采取的措施綜合考慮,本著基坑工程安全和周邊環境安全至上的原則選擇施工降水、施工降水+回灌、帷幕隔水等地下水控制方案。
從保護地下水資源和地下水環境角度,以最大程度減少地下水抽排水量為前提,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使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符合“保護優先、合理抽取、抽水有償、綜合利用”的原則,在地下水控制方案中應優先選擇帷幕隔水,其次選擇施工降水+帷幕隔水,再次選擇施工降水。
(1)帷幕隔水
有幾種原因需選擇帷幕隔水方案。一是工程地質條件較差,采用工程施工降水方案后,基坑工程仍存在邊坡失穩等較大的安全風險;二是基坑周邊環境復雜,建(構)筑物對地面沉降較敏感,采用工程施工降水易引起建(構)筑物損壞等,并可能進一步引發其它災害;三是周邊臨近建(構)筑物離基坑較近,不具備施工降水條件;四是地下水資源和水環境保護需要,不允許工程施工降水;五是經濟對比后,帷幕隔水方案較施工降水方案有明顯的優勢等等。
是否選擇帷幕隔水方案是由各種因素綜合決定的,但基坑工程安全、地區政策和周邊環境條件是主要的因素。
(2)施工降水+帷幕隔水
存在多層水影響基坑工程的場地,根據基坑工程施工需要,也可以采用施工降水+帷幕隔水方案。例如直接影響基坑開挖的含水層,根據各種因素綜合分析后,需要采用帷幕隔水,但間接影響基坑工程的含水層(承壓水含水層)需要必要的降低水位,以避免承壓水突涌對基坑的影響,則可以采用施工降水+帷幕隔水方案。靈活合理的采用施工降水+帷幕隔水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基坑工程安全風險,減少抽取地下水量,同時也能夠降低基坑工程造價。
(3)施工降水
施工降水方法主要分為集水明排、井點降水、管井降水、輻射井降水等類型,適用于各類含水層。施工降水主要的控制要求是基坑內的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底以下不小于 0.5m。
為避免施工降水過量抽取地下水資源或影響地下水環境,施工降水應遵循以下原則:
1) 分層抽水的原則:其重要前提是必須查清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查清影響基坑工程的場地各層地下水的分布和影響程度,有針對性的布置降水井,控制各層地下水的水位。當能夠保證施工結束后有有效措施使上下層不連通,才可以考慮混層抽水。
2) 回灌補償原則:對于基坑排水量仍較大的情況,且具備地下水回灌條件,應制定地下水回灌計劃。
3) 有條件使用滲井降水原則:在上層水水質較好或施工結束后能夠有有效措施保證上下層不連通,則可以使用滲井降水。
4) 抽排水綜合利用的原則:對抽排的地下水應進行綜合利用,可以利用施工降水進行工地車輛的洗刷、沖廁、降塵、鋼筋混凝土的養護等,也可以利用施工降水用于綠地、環境衛生以及排入地下雨水管道等。
5) 動態管理的原則:根據基坑開挖的需要和基坑降水的水位情況,對降水設施進行動態管理,達到按需降水,減少基坑抽排水量。
(4)施工降水+回灌
當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地面沉降對周邊黃金安全產生影響時,可以考慮采用回灌的方法,控制對地面沉降敏感的建(構)筑物附近含水層的地下水位,避免施工降水對周邊敏感的建(構)筑物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敏感建(構)筑物附近含水層的地下水位應保持在一定高度(最好處于施工降水前的狀態),不能是含水層的水位過高;二是施工降水井停抽后,對回灌井的水位控制仍能保持一定時間,避免基坑周邊地下水位恢復時,被保護敏感建(構)筑物附近含水層的地下水位降低。
2、降水設計有關參數的取值
降水方案設計中用到的參數主要包括含水層的厚度(對承壓水含水層為 M,對潛水含水層為 H),水位降深 s,影響半徑 R,大井等代半徑 r 0 ,滲透系數 K 等。
(1)含水層厚度
當含水層的頂底板標高相差不大,含水層厚度則取場地范圍內鉆孔揭露的含水層厚度的平均值。
當含水層頂底板標高差異較大時,應分析所有勘探資料,用有代表性的含水層厚度平均值為工程場地的含水層厚度。
(2)水位降深